商务交易论文范文篇1
关键词:电子商务;自动协商;讨价还价;多Agent系统(MAS:Multi-AgentSystems)
StudyofBilateralMulti-issueAuto-negotiationofElectronicCommerce
SHAOHuang-fangXUCai-yun
(ZhejiangGuangshaCollegeofAppliedConstructionTechnology,Dongyang32210,Zhejiang)
Abstract:Negotiationisoneofthekeyproblemsintheelectroniccommerceandtheeffectivebasicwaystodealwithconflictsofinteractiveparties.Toimplementtrade-offinautomatednegotiationsisoneofimportantaspectinthedevelopmentofelectroniccommerce.Anditneedsanegotiationmodelforsustaining.Inordertofindthenegotiationsmodelwhichcouldbefeasibleachieved,itisbeneficialtocombineAItechniqueswithmethodsandtechniquesfromothersfields,suchasgametheory,socialscienceandphilosophy.Thispapersummarizesomestudymethodsandfruitinthisfieldinrecentyears,andalsopointouttheimportantaspectsofthedomain.
Keywords:e-commerce;automatednegotiations;bargaining;MAS:Multi-AgentSystems
1.引言
电子商务的目标是实现网上交易,也就是将整个交易过程移植到网络上进行。因此,如何通过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等先进信息技术在网上开展交易过程成为电子商务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向。伴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以及各种接入Internet的嵌入式计算机的出现,改变了网络交易的特征和强度,对电子商务的性能和可用性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包括:
(1)客户对交易方式的个性化要求不断提升;
(2)对网上交易的自动化程度提出更高的要求(涵盖了整个交易过程的自动化);
(3)网上交易的安全和隐私问题。
人们在研究中发现,网上交易实现的重点和难点是如何模拟人类为了达成一致意见而进行的协商过程。因此,为了更好的研究网上交易的过程,人们将传统的协商思想引入电子商务,进而形成了电子商务自动协商的概念,并成为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之一,其目的是希望能够构建一个专门的系统来支持和模拟人类交易的过程,实现交易的自动化。
Agent技术为解决电子商务的协商问题提供了技术上的可能。Agent是一种新型分布计算技术,是分布计算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充分结合和不断完善基础上的产物,其智能性、动态性和移动性可以很好的应用于电子商务自动协商之中。
目前,国内外关于协商系统实际应用的案例并不多,比较典型和成功的应用如eBay电子商务拍卖网站(省略)、阿里巴巴网站(china.省略/:提供了全球最大的企业与企业(B2B)形式的网上贸易市场)以及旗下的淘宝网(省略/:提供了买卖双方进行拍卖交易的平台),但这些案例仅仅提供了拍卖这一种简单类型的协商,而用户不能在该网站上进行其它类型的协商,如讨价还价等。
总言之,国内外关于电子协商的研究还多数处于模型和实验研究阶段,虽然有一些成功的应用案例,但是它们都有一些限制,对于一个完整的协商系统而言,它只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由此可见,关于电子商务协商技术的研究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因此,电子商务自动协商不仅有其理论意义,并且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前景。本文主要对这一研究领域的部分重要工作做一个初步介绍。
2.几种协商模型
对于电子商务的自动协商问题,国内外研究者主要从两个方向进行研究:应用层面和理论层面。应用层面侧重于应用计算机现有技术来实现电子商务协商系统,如利用Java平台来开发组成协商系统的各个功能Agent,再进行模拟交易;而理论层面则侧重于对协商模型的数学基础的研究。目前,国内对该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应用层面(例如可参见文献[1][2]及其所列文献),而国外则集中于数学基础的研究(可见[7]及所列文献),其中的一个主要原因是电子商务的自动协商是一个多学科(包括计算机科学、数学、经济学及社会科学等)交叉性的研究领域。为了能够有效的实现电子商务交易协商的自动化,其前提需要一个协商模型的支持。而为了能够得到实用性强且易于实现的自动协商模型,需要将人工智能(AI:ArtificialIntelligence)技术与其他学科领域的方法和技术相结合,如利用对策论、社会科学及哲学等。
根据协商参与者的数量,可以将协商分为:双边协商和多边协商(一对多协商或多对多协商)。其中,双边协商在理论和实践意义上都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国内外研究最多、成果最多的协商情形,而对于多边协商,有两种主要的研究方法:拍卖模式和结盟模式,近几年得到了更多的关注,且得到了一些很好的结果(如文献[9][10])。
目前,在自动协商的研究领域,最重要的两个研究方向分别是:基于对策论和基于辩论的研究(如文献[10])。此外,还有基于合同网、基于分布式约束问题求解等研究方法。BDI(Belief(信念)、Desire(期望)、Intention(意图))模型是Agent技术研究的基本模型之一,由于延伸出在自动协商领域的是基于辩论的协商模型。对策论(对策论(GameTheory)亦称博弈论,是研究具有对抗或竞争性质现象的数学理论和方法)已被公认为该研究领域中最重要的数学基础,大多数的自动协商模型都是以对策论为理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基于对策论的电子商务自动协商模型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1)基于传统对策论中的Nash合作与非合作对策的协商模型,其不足之处是模型的假设过于理想化,很难在实际中得到应用。
(2)基于Rubinstein讨价还价理论框架的协商模型(见文献[3][10])。该方法在双边协商上得到广泛应用,因为它将人们在现实生活中通常所使用的协商模式移植到电子商务环境中。其不足之处在于缺少学习机制,对于复杂的电子商务环境不易得到推广。
(3)基于拍卖的协商模型,对于处理多边协商是一种被广泛采用的研究方法。
值得注意的是,对策论(博弈论)的一个新的发展方向――博弈学习理论,是目前博弈论领域研究的热点方向之一。该理论应用于多Agent系统中形成了目前多Agent系统研究领域中研究最多、成果最多的一个方向――多Agent学习(Multi-AgentLearning:MAL)。
3.进一步探讨
电子商务的自动协商问题是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之一,已经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研究成果(重要的成果如[1][2][8][9][10]),然而仍有很多基本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因篇幅所限,这里对基于讨价还价的协商模型作一概述,其他方面的概述可见文献[2]及其所列文献。
3.1Rubinstein讨价还价模型
讨价还价理论(BargainingTheory)主要是研究有共同利益要合作的参与人在如何合作方面存在利益冲突的情形下,怎样调整自身策略进行协商谈判,使自己获利最大而损失最小。在Rubinstein讨价还价模型[3]中提出了这样一种基本的轮流出价模型:
两个参与人和,根据如下的轮流出价程序就分割大小为()的蛋糕进行讨价还价。时刻,参与人向参与人出价,一个出价就是对分割蛋糕的一个提议。如果接受该出价,则协议达成,参与人根据被接受的出价分割蛋糕;如果拒绝了的出价,则会在时刻做出一个还价。如果这一个还价被所接受,则协议达成,否则参与人会在时刻做出一个再还价。这个出价和还价的过程不断继续,直到有一个参与人接受了一个出价(或者因双方意见不一而终止)。
该模型的子博弈完备均衡是基于以下两个性质得到的:
(1)无延误性:无论何时,当一个参与人必须出价时,其均衡出价都会被另一个参与人所接受;
(2)不变性:无论何时,当一个参与人必须出价时,其在均衡时的出价都相同。
3.2基于Rubinstein讨价还价的协商模型
Rubinstein模型为协商模型提供了一个基本框架,在此基础上可以根据应用目的的不同构建出各种模型。在将其运用于MAS协商时,需要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2]:
(1)选择适用于某特定DAI问题的讨价还价策略模型;
(2)将讨价还价策略模型中的各个抽象要素具体化为DAI问题中的各个对象;
(3)定义均衡策略;
(4)设计低复杂性的策略选择算法;
(5)给出效用函数。
借用Rubinstein讨价还价模型,Kraus围绕着这些问题展开了详细的讨论。建立了一对一的MAS协商模型,模型中分别讨论在处于完全信息与不完全信息下,Agent进行一次交互与多次交互的协商过程。进一步,将模型推广到多个Agent的协商情形。之后提出了考虑规划和协商所用时间的协商策略模型,来解决传统协商方法中存在时间延迟和花费较高的问题,模型表明Agent对时间偏好的变化可以促使其策略变化,从而可及时达成协议,避免了延迟及较高的花费。
3.3模型的改进
在传统的对策论中,处理不确定性事件所用的唯一数学工具是概率统计,因而不确定性对策问题的传统模型都是单一的随机模型。而事实上事件的不确定性有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一种是事件是否发生,即通常所说的随机性;另一种是事件本身状态的不确定性,称为模糊性。从信息的角度看,随机性只涉及到信息的量,模糊性则关系到信息的含义,可以说模糊性是一种比随机性更深刻的不确定性。在现实生活中,模糊性的存在比随机性的存在更为广泛,尤其是在主观认识领域,模糊性的作用比随机性的作用重要得多。因此将传统对策论推广到模糊对策论有着更为广泛的实际意义。
利用模糊对策论来推广处理上述几种MAS协商模型,能够使模型更加贴近动态的DAI环境,这也将是未来MAS协商领域的一个重要方向。事实上,模糊集理论近年来已经在决策支持系统及专家系统等人工智能(AI:ArtificialIntelligence)领域得到了成功的应用与实现。此外,在AI的其他领域如推理(reasoning)、约束问题求解(ConstraintSatisfactionProblem)等也得到的广泛应用。目前也已经开始在MAS领域得到应用,如Jennings等提出的基于带优先级的模糊约束求解方法建立交易Agent的协商模型,给出了Agent的协商协议、通信语言、协商策略及算法,是目前较为完善的自动协商系统。该模型能保证协商是Pareto最优,保证Agent在协商中暴露给对方的信息量最小。
参考文献:
[1]何炎祥,陈莘萌.Agent和多Agent系统的设计与应用.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
[2]蒋晓蕙,王兆明,凌永辉.多Agent协商理论探讨.中国管理科学,2007,15:475-481.
[3]ArielRubinstein.PerfectEquilibriuminaBargainingModel.Econometrica,1982,50:97-110
[4]S.S.Fatima,MichaelWooldridge,NicholasR.Jennings,Anagenda-basedframeworkformulti-issuenegotiation,ArtificialIntelligence,2004,152:1-45.
[5]FatimaS.S.,MichaelWooldridge,NicholasR.Jennings,AlinearapproximationmethodfortheShapleyvalueArtificialIntelligence,2008,172:16731699.
[6]J.VonNeumannandO.Morgenstein.TheoryofGamesandEconomicBehavior.PrincetonUniversityPress,1947.
[7]MichaelWooldridge.AnIntroductiontoMulti-AgentSystems.Beijing:PublishingHouseofElectronicsIndustry,2003.
[8]NicolaGatti,FrancescoDiGiunta,StefanoMarino.Alternating-offersbargainingwithone-sideduncertaindeadlinesanefficientalgorithm,ArtificialIntelligence,2008,172:11191157.
[9]P.Faratin,C.Sierra,N.R.Jennings.UsingSimilarityCriteriatoMakeIssueTrade-offsinAutomatedNegotiations.ArtificialIntelligence,2002,142:205-237.
商务交易论文范文篇2
关键词:电子商务信任研究
0引言
电子商务是指利用电信网络进行的商务活动。它是计算机信息技术开发与运用的产物;代表了未来经济发展的方向;是人类科技、经济、文化发展结晶。由于商务网络环境大量地充斥着风险、不确定性而又需要相互依赖且愈加复杂,电子商务信任问题已成为决定网上交易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电子商务信任问题之所以显得重要,是因为电子商务自身所具有的特征决定了其面临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与传统商务相比,表现为程度更高、范围更广、情况更复杂。这是因为:第一,与传统商务一样,由于经济行为者的决策失误和容易导致机会主义行为的买卖双方信息的不对称分布,使得电子商务易受到交易本身特定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的影响。第二,电子商务受交易者所无法控制的外在因素的影响,交易所依赖的技术系统平台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等,这种风险是买卖双方即使签定协议或合同都难以避免的。
基于上述原因,电子商务信任研究作为一个单独的研究内容被提了出来,对它的研究也越来越引起有关学者的重视,本文试图对此领域的国内外研究状况加以梳理。
1概念
1.1电子商务的内涵由于网络本身就是新生事物,同时又处于不断变化的过程中,因此目前社会各界对电子商务(electroniccommerce)的定义并未形成共识。由于学界、商界有各自不同的观察角度和不同的实践经验,因而在理解和定义电子商务时有所差别,大致可以概括为狭义的理解和广义的理解两种。狭义的电子商务,指通过internet或intranet进行的在线销售式电子商务。它是通过在技术上、功能上更加拓展了的网络—国际互联网进行的,从更严格意义上规范的在线产品和劳务的交易活动。广义的电子商务,泛指运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以整个市场为范围的商务活动。在技术手段上不限定于国际互联网,而是泛指一切与数字化处理有关的电子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以及其他交换、获得数据的技术。在商务范围方面,也不仅限于通过互联网进行的在线式产品和劳务的交易活动,它还包含整个市场一活动相关的若干方面,如产品设计与生产、产品和劳务的广告促销、交易双方的磋商契约、产品的运送、货款结算以及售后服务等。
1.2信任的内涵近几年来,信任的含义一直在各种情境之下被思考。由于涉及和研究信任现象的领域较多,因而存在许多有关信任的观点。一类是从社会学和伦理学的角度进行定义。比如,将信任定义为“从道德上对合理行为的预期,即以道德原则为基础的道德上的正确决策和行动”。另外,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信任是指“经济交易的一方认为另一方是可靠的,并能够履行自己的承诺。”
总的来说,可以将信任概括为:经济交易的一方认为另一方是可靠的并且能够履行自己的承诺。信任是经济交易活动中的核心因素,因为只有双方相互信任,交易才能顺利进行。国际上一系列的研究表明,买卖双方的信任关系对发展并维护顾客的回头率与忠诚度起决定性的作用。信任被看作是决定交易过程成败的关键因素、交易关系进一步发展的催化剂。交易双方的关系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展它们之间的信任与相互依赖关系也随之发展[4]-[5]。
1.3电子商务信任的重要意义电子商务信任重要性最突出的一面是降低交易费用,电子商务信任的影响是两方面的:一方面,企业的存在是用内部管理组织代替市场节约交易费用,而电子商务信任可以帮助企业降低内部管理成本,企业可以通过实现垂直一体化以节约更多交易费用;另一方面,电子商务信任可以帮助企业降低市场交易费用,一个企业可以通过与外部其它企业签订合同而不是依赖内部资源,在同等产出与收入前提下,来缩小企业规模[4]。
2当前电子商务信任研究现状
目前,我国电子商务信任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从研究论文的数量来看,近几年才出现有关电子商务信任的研究论文,笔者在网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以“关键词”为检索项对“电子商务”、“信任”进行检索,从1999到2006年8年期间,仅有58篇相关文章,截止到2007年就增加到450篇,2008年至2009年间便有213篇,可见最近两三年在我国电子商务的信任问题才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从研究的内容来看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2.1电子商务的信任机制的研究对电子商务信任机制的研究,我国还处于初级探索阶段。在当前的大部分相关文献中,对电子商务信任机制的论述主要有以下代表观点:①电子商务信任机制主要通过虚拟组织的建立来实现,当其无法在虚拟组织中创造共同价值时,我们可以通过人性化的联系来加强大家对虚拟组织环境的信任;②b2b电子商务市场信任机制的建立必须以制度信任为基础,具体包括认知的控制信任机制、认知的鉴定信任机制、认知的法律约束信任机制、认知的反馈信任机制、合作规范信任机制;③将不同的风险来源与不同的信任机制相匹配,主要从技术、制度法律环境、伦理道德规范以及企业信誉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建立比较完善的b2c电子商务信任机制,等等。
2.2电子商务的信任评价模型的研究在我国,目前有关电子商务信任方面的研究主要是集中在电子商务中的信任评价模型研究方面,其中利用博弈方法对信任问题进行分析的文章比较多,分别介绍b2b、b2c、c2c的信任评价模型,或者对具体某种类型的某行业或者是某企业进行信任评价也比较多,而系统地介绍对于整个电子商务中存在的信任问题应该怎样评价的却不多。
2.3如何构建信任体系方面的研究目前,如何构建信任体系方面,并且主要是理论方面的研究,其中大多是对建立电子商务信任体系方面的研究。常用的方式是把目前的电子商务中信任缺失问题提出来,并进行分析,从而提出建设信任体系的想法。
2.4电子商务信任管理的研究目前,主要有3种较为典型的信任管理模式,即:中介信任管理模式、交托信任管理模式、担保信任管理模式。在这些模式下的电子商务信任管理主要通过认证制度、在线信誉系统、信用评级、第三方契约服务、设立安全交易基金、信用炒作惩罚等来实现。我国学者对电子商务信任管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信任管理框架的构建方面,这些信任管理模型一般都包括如下组成元素:身份信任管理和在线信誉评估系统。
2.5影响我国电子商务信任因素分析的研究目前我国学者对影响电子商务信任的因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商家、电子商务网站、消费者和商务环境。
商家的研究范围主要包括:供应商的声誉、品牌、规模,为消费者提供定制服务的意愿等;而电子商务网站的研究范围主要包括:信息可获得性、公布品牌促销信息、愤怒改变的导航和友好的界面等等;消费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信任倾向、交易经历、对电脑的熟悉程度和对网上商店的预期、文化背景等;商务环境因素方面主要研究:整个社会道德水准的高低、社会上是否建立有权威的企业信用评估体系、有无关于电子商务的明确权威的法律规范。
3电子商务信任研究的不足
总的来说,我国电子商务领域中信用问题的研究,也多处于在操作层面上对电子商务的信用管理进行实践研究。从相关的文献方面可以看出,我国对信任方面的研究还是很多、很深入的,只是由于我国电子商务起步较晚,因此相应研究结果还比较匮乏。具体来说,当前的研究主要以案例研究和定性描述为主,这些观点还没有得到系统实证研究的确认,也没有系统的提出理论供各种类型的电子商务借鉴,仍然存在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具体如下:①目前国内对电子商务信任问题的研究,无论是在理论方面还是在实证方面,都与我国企业和政府开拓电子商务的实践不相符,有滞后的迹象,且急需解决。②总体来说,对电子商务信任问题的研究成果中分散的、理论性的研究较多,而系统的、应用性的研究较少。目前,有关电子商务信任的研究各行其是,尚未形成系统化的理论,因此也很难对我国电子商务信任的实践活动提供有价值的指导。③从研究结果来看,成果中直接借鉴国外信任研究的方法较多,而结合我国实际探索本土化的电子商务信任理论与方法的较少。④大多数学者都提到了基于制度的信任,但是给政府制定有关政策和在线企业提供参考的建议方面的研究却不多[3]。⑤虽然目前对电子商务的信任机制的研究较多。但是并没有真正理解什么叫“机制”,并且对其理解也不够深入、全面和系统。⑥信任问题是电子商务的瓶颈己经形成共识,但对电子商务的信任问题的认识,还不全面,很多人认为电子商务的信任问题仅仅是道德和法制问题,限制了信任问题的解决思路。
4今后的研究方向
电子商务在我国的出现是新生事物,政府和有关监管部门的管理缺位,我们无可厚非,今天我国的电子商务活动模式正日益完善,而我国电子商务中的信用休系研究正处于一个初期发展阶段,我们是放任自流,让微观的市场经济规律来决定,还是未雨绸缪,高屋建瓴,发挥我国经济中的宏观调控能力,这是目前研究的难点和热点,总的来说,将来的研究方向如下:
4.1在不断引进和消化国外先进理论的基础上,紧紧把握国内外电子商务实践活动的发展动态,理论联系实际,实现理论创新;加大宏观层面的研究力度,重点研究有关政府的电子商务信任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加强国内外同行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互相借鉴缓和深化研究成果,相互协作,尽快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系统化的电子商务信任理论体系。
4.2构建起一个统一的、科学的、严谨的、结构合理的理论框架。
4.3从安全的角度用技术的方法来解决电子商务的信任问题。技术方面研究主要是对交易信息安全和支付安全等安全技术的研究。电子商务是在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互联网上实现的,因此电子商务的信任也需要采用技术手段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王鲁滨,张巍.电子商务信任管理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6,(01):73-76.
[2]张睿,陈卫华.电子商务信任机制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版),2003,(06):117-119
[3]辛明,孙洁.国内电子商务信任研究现状分析[j].光盘技术,2006,(01):4-6
[4]李召敏,宋光兴.电子商务环境下构建信任的制度途径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2006,20,(10):63-66.
[5]李召敏,李涛,宋光兴.网络营销中顾客信任的建立途径及模糊综合评价模型[c].见:第四届中国不确定系统年会论文集:桂林,2006:329-338.
商务交易论文范文篇3
1.因特网促进交易成本降低使用Internet来进行电子商务,最大的好处就是能降低交易成本。
Internet上有充足的信息,而你只要坐在计算机前,便可以到世界各地的网站搜索信息,因此Internet可以大幅降低交易成本中的搜索成本;由于Internet可以让生产者直接面对消费者,省掉常规多层次的经销体系,因此交易过程中的协商成本和契约成本可以大幅降低。由于消费者在互联网上获得信息的成本很低,它可以很容易比较各家公司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因此Internet可以降低交易过程中,需求方和供应方信息不对称的程度,甚至它可以扭转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在传统的常规商业环境中,相对消费者,提品或服务的商家拥有较多的信息,因此它可以利用消费者的无知,对他们索取较高的费用,获取超额的报酬,这就是所谓的生产者剩余(supplier’ssurplus)。
而在互联网上,消费者获取信息非常容易,经与其他供给者比较,他可以知道有关产品和服务的详细信息,这时候商家就不再具有信息上的优势,也就无法任意提高价格,交易过程中的价格决定力量由生产者转移到消费者身上,消费者享有的是对他有利的价格,这种情况就是所谓的消费者剩余(supplier’ssurplus)。
要注意的是上面所讨论的信息不对称都是针对一致化的产品或服务,如果网站是针对不同消费者的需要提供个人化的产品或服务,则上面的讨论就需要修正了。如果公司利用Internet一对一个性化服务的能力,提供消费者完全顾客化的服务或信息组合,这时公司需要知道个别消费者的偏好,而消费者也无法将你所提供的服务或信息和别家网站作比较,因此消费者对网站或网站对消费者,同时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
由此可见,因特网可以降低交易成本,换个角度看,凡是可以降低交易成本的行为就具有附加价值,也就能在互联网的商业环境中占有一席之地。如网上信息过于泛滥,而搜索引擎的存在正好可以降低搜索成本;网络上的商店太多了,素质参差不齐,这时网络商店就可以担任中介者的角色,提高质量的保证,降低信息不对称的情况;而为了降低契约成本、监督成本和违约成本,电子认证中心(CA)就有存在的必要。以降低交易成本的角度去思考,就会发现电子商务的发展规律。
同大多数技术革命一样,互联网的最大受益者是消费者,而不是生产者。因为随着利润率的减少,经济的快速增长并不必然意味着生产者利润的大幅度增加。
互联网使世界经济更加透明、更加开放。买方和卖方更易于进行价格比较;企业和消费者之间不必再有中间环节;交易成本和市场准入的门槛大大降低。总之,随着成本不断降低,竞争日益激烈和价格机制渐趋完善,市场越来越接近于新古典经济学的完全竞争模式,即充足的信息、零交易成本、市场准入自由。这一在新古典经济学中才有的理想经济模型在互联网时代并非那么遥不可及。借助于互联网,买方和卖方之间的信息交流的以更好的实现,市场效率得以提高,从而达到资源的最佳配置。实际上,"新"经济最重要的作用也许是使"旧"经济更加富有效率。
同时,我们还应看到,现实距离这种完全竞争的市场模式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在某些行业中,较低的边际成本(例如,在网上销售软件的附加成本接近于零)和网络效应(例如,操作系统使用的越广泛,愿意用它的人越多)会带来巨大的收益,从而导致垄断的出现。尽管如此,由于互联网降低了市场准入的门槛,鼓励市场竞争,它也就可以从总体上提高经济效率和竞争水平。
虽然我们很难在实践中对上述观点进行检验,但也的确有一些研究成果得出了相似的结论。一些商品,如书籍和光盘,从网上购买要比在传统商店里购买的价格(包括税和运送成本)平均低10%左右,虽然很多网上电子零售商根本无法取得利润这一事实无疑也使其欠缺说服力;来自网络公司的竞争也会促使传统零售商降低产品的价格;对银行等服务业来说,互联网带来的收益更加明显。据雷曼兄弟(LehmanBrothers)投资银行的计算,银行人工转账的成本是1.27美元,机器转账的成本是27美分,而如果通过互联网转账,其成本则只有1美分。
2.B2B促进交易成本降低
尽管网上零售商或其它企业对消费者(B2C)的公司,例如Amazon或eBay,总是成为媒体追逐的焦点,但互联网对经济的最大影响来自于以企业对企业(B2B)形式出现的电子商务活动。根据GartnerGroup的预测,到2003年,美国B2B电子商务的全球营业额将会达到4万亿美元,而网上B2C的零售额还不到4千亿美元。
B2B电子商务在三个方面降低了公司的成本:首先,减少了采购成本,企业通过互联网能够比较容易的找到价格最低的原材料供应商,从而降低交易成本;其次,有利于较好地实现供应链管理;第三,有利于实现精确的存货控制,企业从而可以减少库存或消灭库存。这样,通过提高效率或挤占供应商的利润,B2B电子商务可以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在供求经济模型中,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
所有这些会对通货膨胀和增长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如果价格不变的话,低成本会刺激企业的产量增加(也就是说,总供给曲线从图中的S1移至S2的位置),产出的长期平衡水平会提高,价格总水平会下降。但这并不意味着通货膨胀水平也一定会下降。除非价格水平在一段时间内持续下跌,而且达到了一个较低的供求平衡点之后,才可能会出现通胀下降的情况。
互联网也不可能永久性的降低通胀,因为后者只是一种货币现象。如果中央银行仍然坚持以前的通胀目标,那么通胀水平会在短期内保持不变。一旦互联网带动的价格下降且通胀降至目标以下,央行就会降低利率,允许经济以更快的速度增长,从而保持通胀水平不变。虽然有些商品的价格会因为网络化而下跌,但其他与网络无关的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则会以更快的速度上升。
随着生产率的提高,互联网能够实现更快的经济增长速度而不引起通胀水平的上升。根据目前最全面的高盛公司研究报告估计,对发达国家来说,B2B电子商务会导致这些国家的经济产出水平平均永久性提高5%,其中2.5%以上将在今后十年中实现。这意味着GDP以每年0.25%的速度增长。如果把这份报告中没有考虑到的产业也包含进去,互联网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会更大。
2.B2B促进交易成本降低
尽管网上零售商或其它企业对消费者(B2C)的公司,例如Amazon或eBay,总是成为媒体追逐的焦点,但互联网对经济的最大影响来自于以企业对企业(B2B)形式出现的电子商务活动。根据GartnerGroup的预测,到2003年,美国B2B电子商务的全球营业额将会达到4万亿美元,而网上B2C的零售额还不到4千亿美元。
B2B电子商务在三个方面降低了公司的成本:首先,减少了采购成本,企业通过互联网能够比较容易的找到价格最低的原材料供应商,从而降低交易成本;其次,有利于较好地实现供应链管理;第三,有利于实现精确的存货控制,企业从而可以减少库存或消灭库存。这样,通过提高效率或挤占供应商的利润,B2B电子商务可以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在供求经济模型中,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
所有这些会对通货膨胀和增长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如果价格不变的话,低成本会刺激企业的产量增加(也就是说,总供给曲线从图中的S1移至S2的位置),产出的长期平衡水平会提高,价格总水平会下降。但这并不意味着通货膨胀水平也一定会下降。除非价格水平在一段时间内持续下跌,而且达到了一个较低的供求平衡点之后,才可能会出现通胀下降的情况。
互联网也不可能永久性的降低通胀,因为后者只是一种货币现象。如果中央银行仍然坚持以前的通胀目标,那么通胀水平会在短期内保持不变。一旦互联网带动的价格下降且通胀降至目标以下,央行就会降低利率,允许经济以更快的速度增长,从而保持通胀水平不变。虽然有些商品的价格会因为网络化而下跌,但其他与网络无关的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则会以更快的速度上升。
随着生产率的提高,互联网能够实现更快的经济增长速度而不引起通胀水平的上升。根据目前最全面的高盛公司研究报告估计,对发达国家来说,B2B电子商务会导致这些国家的经济产出水平平均永久性提高5%,其中2.5%以上将在今后十年中实现。这意味着GDP以每年0.25%的速度增长。如果把这份报告中没有考虑到的产业也包含进去,互联网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会更大。
3.信息技术促进生产率提高
从历史上看,年均增长速度达到0.25~0.5%已经是很不错的成就了。据估计,在19世纪末的几十年中,铁路运输的投入使用使美国的产出增加了10%。即使互联网本身无法实现这样的经济效率,那么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共同创造的生产率增长已毫不费力地接近了这一水平。如今,计算机、软件和电信业已占美国资本存量的12%,这与美国19世纪末铁路时代的高峰期时铁路业所占的份额相距不远。
同历史上的几次技术革命相比,信息技术占有一定的优势。
【商务交易论文(收集3篇) 】相关文章:
绿豆观察日记[精选](整理9篇) 2024-06-16
我的日记精选(整理6篇) 2024-06-15
[精选]小学三年级日记(整理3篇) 2024-06-14
[精选]小学生日记(整理9篇) 2024-06-13
[精选]重阳节日记1(整理9篇) 2024-06-13
放风筝日记[精选](整理5篇) 2024-06-12
绿豆观察日记精选(整理7篇) 2024-05-30
质量培训心得(整理8篇) 2024-06-17
商务交易论文(收集3篇) 2024-06-17
质量管理心得(整理9篇) 2024-06-17